生于斯,长于斯,学于斯。当我们立足于脚下贵州这片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成长学习和回盼之余,脑海中浮现的是贵州历史延续的岁月:若从古人类在贵州高原生息的早期算起,我们足下这片土地上人类活动的历史已经有数十万年,如果把近年来发现的古生物化石也纳入视野,那么时间计算的单位则当是“亿年”。[1]
当驻足于展览室墙上的中国地图,或翻开中国的地图,我们贵州就像一颗耀眼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部,东临湖南省,南濒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接云南省,北与四川省、重庆市毗连。介于东经103°--109°、北纬24°--29°之间,是一个近海的内陆省,全省面积为17万多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8% [2]。贵州,简称“黔”或“贵”,是中国西南地区交通枢纽,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也是世界知名的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截止到2019年,全省下辖9个地级行政区。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境内有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等,贵州的历史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共同开发,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
[1] 范同寿 著:《黔境春秋》,贵州人民出版社,2013年6月版,第9页。
[2] 《贵州读本》,贵州人民出版社,2018年,前言。
贵州这片土地是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和发现的,贵州也是一块宝地,是一片充满人间传奇的沃土,也像被历史深锁在深闺里的绝代佳人,慢慢的向世人展开她久违的芳颜。“观音洞文化”、“桐梓人文化”、普定县的“穿洞遗址”等古人类化石的发现,在贵州这片土地上很早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殷周时期的鬼方[1],春秋时期的牂牁,战国时期的夜郎,秦汉时期的黔中郡所属辖地。
[1] 近现代学者主张在西北,但持此观点在贵州的有贵州学者王燕玉、周春元等。《贵州古代史》,贵州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5页。
“秦献公薨,子孝公立。孝公生二十一年矣。是时河、山以东强国六,淮、泗之间小国十馀,楚、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皆以夷翟遇秦,摈斥之,不得与中国之会盟。于是孝公发愤,布德修政,欲以强秦。”[1]
这是系今看到“黔中”的最早记录,内容追述到战国初期形势,可以知道楚国早有了黔中地,也间接地知道贵州的早期历史记载。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蜀国、吴国对贵州的开发和管辖,诸葛亮的平定南中,庲降都督的设定,彝族先祖济济火的投诚归附,更增加了安西土司辉煌的历史。蜀汉在乌江下游黔东北的县治建立,开启了中原王朝在今贵州黔东北经制州的启端。隋唐以来,中原王朝对贵州区域的管理扩大,在经制州的范围上扩大对今贵州西部区域的管辖,羁縻州的设定,加强了中央王朝的统治范围也同时促进贵州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宋元时期黔东北田氏土司的内附,黔西北罗氏鬼国和亦溪不薛的崛起,加上唐时期播州杨氏土司的兴起,在今贵州地域版图上几大土司的统治间接地促进了贵州和中原王朝的相互联系加强。明朝时期,贵州终于有所建制,永乐十一年(1413年)贵州成省建制,使今贵州大部分地方不再分隶于邻近各大政区,结束了过去零散状况。清朝时期,清承明制,今天贵州省疆域,四边界线,确定于清代,比明代较为完整。雍正五年(1727年)把原属于四川省的遵义府划给贵州后,终成今天的省级版图式样。
[1] 司马光 编纂《资治通鉴》,岳麓书社,2019年8月第2版,第11页。
贵州历史悠长,原生态的自然山水,天然的独天气候,淳朴的贵州儿女在这片土地上用自己的双手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尽管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自古以来限制了人们的对外交流。中原王朝的开发逐渐扩大了人们的视野,走出去和引进来的相互促成,也形成了特色的贵州地方文化。让外界对贵州的认识逐渐加深,贵州正以她独特的山地自然风光和地域文化吸引更多的人们来认识她、欣赏她,让世界认识贵州,让贵州融入世界!贵州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