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诗经·邶风⑴·简兮》
简⑵兮简兮,方将万舞⑶。日之方中,在前上处。
硕人俣俣⑷,公庭万舞⑸。有力如虎,执辔如组⑹。
左手执龠⑺,右手秉翟⑻。赫如渥赭⑼,公言锡爵⑽。
山有榛,隰有苓⑾。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注释
⑴邶(bèi)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十九首。邶,周代诸侯国名,地在今河南汤阴东南。
⑵简:鼓声。
⑶方将:将要。将,一说大。万舞:舞名。
⑷硕人:身材高大的人。俣(yǔ)俣:魁梧健美的样子。
⑸公庭:公爵的庭堂。
⑹辔(pèi):马缰绳。组:丝织的宽带子。
⑺龠(yuè):古乐器。三孔笛。
⑻翟(dí):野鸡的尾羽。
⑼赫:红色。渥:浓厚润泽。赭(zhě):赤褐色,赭石。
⑽锡:赐。爵:青铜制酒器,用以温酒和盛酒。
⑾隰(xí):低下的湿地。
编者手记
《简兮》是一首赞美舞师、描述公庭万舞盛大场面的诗歌,从一个女粉丝的视角来写领舞者。描述了壮观的表演场面,带我们领略了当时的“艺术明星”的风姿。朱熹释“万舞”亦曰“万者,舞之总名。武用干戚,文用羽籥也”。即“万舞”分为“文舞”、“武舞”,是因其所用道具之不同。“武舞”为“有力如虎,执辔如组”,即壮硕舞者扮演大力士,手中挥舞着战马的缰绳,雄赳赳气昂昂的率先登场;“文舞”则是“左手执龠,右手秉翟”,即舞者双手各持吹奏的龠和轻巧的翟,舞出优雅美姿。
全诗共三章,每章六句,前三章客观描写了舞师进行“万舞”表演时的情形,字里行间颇多赞美之辞。末章以“山有榛,隰有苓”起兴,《诗经》中有多处用“山有 + 植物,隰有 + 植物”作为起兴,如《山有扶苏》中有“山有扶苏,隰有荷华”,《晨风》中吟唱道“山有苞栎,隰有六駮”,《山有枢》有“山有枢,隰有榆”,《四月》中“山有蕨薇,隰有杞桋”。《周易》曰:“以山为男;以泽为女”。故而可见这样的起兴句式含有表示男女情爱的象征意义。最后一章以是以树隐喻男子,以草隐喻女子,又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一再高唱“西方之人”,将对舞师的爱恋之情毫不掩饰地显露出来,整首诗炽热、坦率的情感鲜明可见。
经日
曾文正公曰:“刚日读经,柔日读史。”刚者阳刚,孔颖达疏《礼记·曲礼》“外事以刚日”曰:“刚,奇日也。”知奇数日之谓刚日也。兹以上庠星期之说配之,故周一属经日,周二属史日也。 孔谓“外事,郊外之事也”,以“外事刚义”故用刚日焉。 按“外事”属人伦日用,为《易》之“进德修业”,故阳刚而守常,贞下起元,用九而行天之健,必倚于经矣。
经者本谓经常,谓恒常助人之所成;盖人之有用于世,始于进德而期于修业。章太炎《国故论衡》曰:“诸教令符号谓之经。”故经初不定于一家,后治世以儒,乃独抉《易》、《诗》、《书》、《礼》、《乐》、《春秋》为教化日用之典,虽因时损益,而本之于斯,遂以儒家之经为恒常日用之经也。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此事,春秋教也。”后虽广为十三经,要不离于“进德修业”。《隋书·经籍志》谓“先王设教,以防人欲,必本于人事,折之中道”,又谓“学不心解,专以浮华相尚”,故始于经,厚性情而用之于大业、主恒常而应之以通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