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3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强调中非要携起手来,共同打造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幸福共享、文化共兴、安全共筑、和谐共生的中非命运共同体,重点实施好产业促进、设施联通、贸易便利、绿色发展、能力建设、健康卫生、人文交流、和平安全“八大行动”。
2018年9月3日,也是贵州师范大学2018级本科生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动员大会召开的日子。今年开学典礼暨军训动员大会亮点多多,有校长肖远平老师寄语环节、有校领导给新生佩戴校徽及集体互戴校徽环节、有退伍大学生士兵慷慨激昂宣讲环节、还有易班选拔新生发言人环节等等,但是,最具有鲜明特色的,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背景下,来自非洲国家卢旺达共和国的留学生张聪(中文名),登上开学典礼的舞台,作题为“我对中国的印象”的演讲,吸引了全体2018级新生的注意,获得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现身说法,上好第一堂思政课
张聪于2015年来到中国,2017年9月起成为贵州师范大学留学生,攻读高等教育学硕士。
(一)
他热爱体育、热爱汉语文化,在演讲中,他说,“我对中国的第一印象不是它的都市繁华,不是它的山川美景,而是当地人的热情!我渴望与当地朋友们进行流利的交谈,从而把我的热情传递给他们。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的我不仅可以很好地去听、说、读、写汉语,也可以很好地去思考和享受中国文化。”
张聪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和求学经历,现身说法,活像一堂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让2018级新同学们感受到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而扩大以张聪为代表的留学生招生规格,不仅建立了贵州师范大学的国际办学形象,更是向同学们直观地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国家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显著成效,进一步增强了“四个自信”。
“一带一路”建设是国家重大战略决策,也对高等教育的对外开放提出了新使命。培养适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需要的人才,为沿线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的合作与交流,是新时期我国高校应该主动承担的任务和使命。
(二)
近段时间以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形势严峻,中美贸易战、网络舆论等等,容易引起学生关注,部分境外势力惯用舆论引导,将学生所思所想带偏,使得学生对世界的认识云里雾里,摸不清方向。张聪在开学典礼上发表的演讲,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具有实际意义。
张聪在演讲中讲到,“在中国,我看到了中非友谊,看到了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发展与合作,我感谢贵州师范大学的领导,我的导师,老师们,我的朋友和我的同学,让我深刻理解中国,理解中国的教育!我希望我们的学习生涯能带给我更多意想不到的东西,也希望中非的友谊能一直延续下去,我相信,中国的国际化发展,会带动中非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从而带动其他领域共同发展,中非命运共同体一定会更加紧密。我爱中国,我爱你们。”
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隆重开幕式上, 习近平主席发表题为《携手共命运 同心促发展》的主旨讲话,饱含深情地回顾了中非友好交往历史,强调了“愿同非洲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筑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典范。”张聪在演讲中引用了习近平主席所提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更是体现了自身作为“中非友谊”、“一带一路”建设的受益者,对中国的感谢、对中国教育的认可、对贵州师范大学培养留学生的肯定。
文化传播,我们一直肩负使命
张聪说,“作为在中国留学的留学生,如果不能听、说、读、写汉语,那么我们就不能很好地去思考和享受中国文化,无法品尝它的美,更无法去认识一群中国朋友。哪怕道路很艰难,我也不会放弃。”事实上,张聪是非常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去年9月28日,在贵州师范大学易班举办的“世界的孔子、师大的孔子、我们的孔子——纪念孔子诞辰2568周年”活动中,易班组织了留学生共同探讨《论语》(阅读地址:),张聪正是主动参加本活动的留学生之一。张聪认为孔子是“中国古代的老师,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最喜欢孔子名言“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在活动中,他说,“我们国家有很多孔子学院,通过孔子学院学习汉语,目的是学习中国文化和知识。”
在张聪的朋友圈里,你会发现他经常会转载或发布关于中国音乐、中国城市等图文,也会在总书记访问非洲前发文表示欢迎。这些小细节,无不展示着这位来自卢旺达共和国的学子对中国的热爱。
贵州师范大学是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任务院校之一,开放办学力度逐年加大,为传播中国文化、中国教育贡献力量。2018年9月招生59人,其中中国政府奖学金15人、中国丝绸之路奖学金3人、国别奖学金1人、贵州省奖学金3人、贵州师范大学奖学金23人、自费语言进修生7人、交换生7人。(数据来源: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